第156章 布防(2 / 3)

大明史上第一大帝 kk妹 1746 字 10个月前

,可悲可叹。

“唉!”

熊廷弼独立于关墙之巅,烈焰炙烤之下,不禁长叹。

眼前熊熊火焰,恰似大明对建奴叛逆的滔天怒火,喷薄而出。

“速传帅令,武靖营即刻增援!”他斩钉截铁。

“部堂,这……”尤世功侧立其旁,满脸疑惑。

鸦鹘关已集重兵一万五千有余,若无出关决战之意,何须再调武靖营?

“建奴以奴隶为饵,意在消耗我军火药,挫我军锐气。”熊廷弼目光如炬。

“此乃孤注一掷,意在强夺鸦鹘关。”

“吾断言,建奴大军此刻正潜伏于那山峦之后,伺机而动。”他手指鸦鹘关外青山,神色凝重。

“一夫当关,终难挡建奴千军万马。”

熊廷弼的揣测果然精准无误。

随后三日,建奴驱使俘虏与降汉,如飞蛾扑火般,屡次冲击鸦鹘关防线,即便他们多次掀起反抗浪潮,却总在血泊中被无情镇压,继而被迫继续冲锋。

韩斌所选鸦鹘关之地,堪称险要至极,其东北四十里处的赫图阿拉,更是重中之重。

即便建奴推行去中心化管理,坐拥赫图阿拉、马儿敦寨、古勒寨、界凡寨四大要塞,但赫图阿拉作为老寨,仍是建州女真的心脏地带,努尔哈赤便是在此诞生。

其政治地位亦非同小可,自万历三十一年起,努尔哈赤于此大兴土木,增修外城,直至万历四十四年,他在此称汗建国,定都于此,即便后来迁都沈阳,赫图阿拉仍被尊为兴京。

继续阅读

赫图阿拉的建立,标志着建州女真摆脱蛮荒,步入文明。

昔日双方多在萨尔浒周边对峙,鸦鹘关得失并无大碍,但自熊廷弼在萨尔浒周边大兴土木,击退努尔哈赤后,局势逆转。

建奴难以速入中原,只得从周边势力身上寻求生存之道,对明军则转为守势。

李成梁昔日养寇自重,第一步便是放弃鸦鹘关,让努尔哈赤得以安心发展。

熊廷弼亲巡后,毅然上书弹劾,誓要将李成梁严惩不贷。

大奠堡、新奠堡失守尚可接受,但鸦鹘关被弃,实属居心叵测。

与熊廷弼交战两年,努尔哈赤亦对其心生畏惧,深知其稳中求胜。

鸦鹘关至赫图阿拉,直线距离四十公里,曲折蜿蜒,实则一百一十里。

这一百一十里,对于当时的人们而言,颇为敏感。

六七十年前,嘉靖四十年,戚继光创造战争奇迹,台州大战九战九捷,其中花街之战,更是一夜急行军一百一十里,以寡胜众,大破倭寇,救出俘虏五千余人,仅阵亡三人,震惊天下。

要知道,当时军队正常行军速度,每日不过三四十里。

而今,镇守沈阳的明军主将,正是戚家后人。

努尔哈赤深知,一旦他攻打朝鲜、内喀尔喀,明军或借此奇袭老寨。

鸦鹘关的存在,对于努尔哈赤而言,已成心头大患,必欲除之而后快。

无论能否诱出熊廷弼于鸦鹘关,此关必破!

至第五日,鸦鹘首隘已摇摇欲坠。

熊廷弼立于三隘石柱之巅,目睹城墙之上士卒与难民激战正酣,双手紧握,愤恨难平。

人海战术,实为卑劣之举。

于我华夏陆军两千年辉煌史中,此术最为人不齿。即便是装备简陋之抗美援朝,亦未曾用之!

“建奴贼子,他日吾必犁庭扫穴,以雪此恨!”

言罢,熊廷弼松手,侧目问朱万良:“四隘进展如何?能否于首隘陷落前竣工?”此行三将,贺世贤、尤世功与朱万良伴其左右,姜弼守武靖营,侯世禄守铁岭。

“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