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一章(2 / 3)

保证库页岛的安全与保密性,我们开始沿着海峡西进到外东北地区,而外东北如果我们不去控制,那就会便宜俄国人。

加上外东北本身有自己的货物,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你们外东北公司控制了几处金矿,虽然规模并不是特别大,但是数量非常多。我想告诉大哥,也想告诉外东北的同事们,粮票粮食都是可以再生的。或者说如果有需求,我们可以在南太平洋岛屿上获得更多的粮食与产出。但是如果外东北一旦失去,我们要花的就不仅是多少粮食,还有很多公司员工的性命,这些东西可是比粮票与粮食更加值钱的。”吴启荣拍拍吴启贵的肩膀安慰道。

两人正在谈话间吴启贵的续弦妻子走了过来,虽然年纪比自己差不多,但是吴启荣还是热情的喊了一声嫂子。

“小叔子客气了。”吴启贵的妻子不好意思的回答到,两个小孩子也是怯生生的站在母亲身后。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吴启荣看着两个小心翼翼的孩子,在自己身上的口袋中摸索出一把糖果。喊着两个小侄子的名字,拉住他们两小手将糖果塞到他们手中。

两个小侄子怯生生的喊了一句大伯,吴启荣宠溺的摸了摸两个小孩的脑袋。

“大嫂是第一次来吗?”吴启荣确实是第一次见到这个续弦的嫂子。

“其实是来过两次的,定亲的时候我与父亲一起来的登莱,成亲之后我又回来住了一个月,不过确实是和相公第一次一起回来。”嫂子的汉语说的还并不是非常标准,但是还是很流利的。

“我记得父亲提过嫂子曾经在登莱的民族学校学习过两年时间。”吴启荣唠起了家常。

“是的,我学的是医学专业。我的推荐信还是相公亲自递交给民族学校的。”嫂子有些不好意思的看了一眼身旁的吴启贵。

“学医是个不错的专业,外东北和南太都非常缺乏医生。”吴启荣开心的说着。

“确实不过相比于南太,在东北的专业还是比较集中一些,主要还是骨科和外科,老丈人投资了一家木材加工厂,你嫂子也入了股。这不是今年在外东北的友谊镇建了一家医院嘛。现在他可不仅仅是一个好的骨科大夫,还是一家医院的院长嘞。”吴启贵自豪的说道。

“嫂子,干的不错。医疗,教育,经济不仅是我们与部落人民建立认同感的基础,更是这些被蒙蔽的部落人民更好生活的保障。我没记错的话,整个外东北还是以公立医疗为主。像嫂子这样建立的私人医院,还是头一家嘞。”吴启荣说着便作揖感谢到。

“小叔子,你实在是太客气了。公司到了我们这些部落之后,帮助了我们太多。现在我们有能力了,也应该借着公司的帮助,让更多的部落人民过上更文明的生活。”嫂子这话说的非常朴素。

“对,文明这个词嫂子用的很不错。我们汉人有一句古话。仓廪足而知荣辱,衣食足而知礼节。我们从来不歧视任何一个为了生活而艰难拼搏的人,我也非常不推崇文人所说的那些不懂王道教化。这些在外东北的部落他们能抵御严寒而生存下来就已经非常不容易了,我们必须让他们吃得饱,穿得暖,这样他们才会有意图有动力去改变自己的生活,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吴启荣这话听起来虽然有些唱高调,但是在吴启贵与他的夫人耳中却是那样的贴切。

“启荣,你这话说的就让我想起杨先生在政治课上我们讲的那味道了。”吴启贵调侃到。

“确实,不过我还是觉得所谓读万卷书还是不如行万里路。”吴启荣这话说的颇有些语重心长的味道。

“确实,要说读书,咱们吴家我这个算是读的最多,功名考的最高了。可是书上的大道理读了太多,却也只是流于表面。在外东北任职的这几年,我觉得杨先生在干部学校里一直强调的那句实事求是真的是太贴切了。我真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