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割据一方的土皇帝,那袁树是断然无法接受的。
天雄军,出动!
在这段军事行动的过程之中,袁树其实也发现了处理凉州问题比并州和幽州都要简单不少,只要手段足够粗暴,那么很多问题都不算问题。
比如金城郡有很多割据势力,其中最大的一个大约有一万多汉、羌武装部曲,袁树安排廉达去做金城太守、下达招降令的时候,被这个最大势力的首脑王国给回绝了。
然后这个割据势力全体戒备,摆出一副只要打不死就往死里打的架势,以武力抗拒廉达的政令,成功激怒了廉达。
然后廉达率领一万天雄军和三千金城郡兵前往讨伐,将这个势力全灭,骨灰都给扬了,后面整个金城郡大大小小二十七个割据势力立马滑跪,表示只要您老人家不杀了我们,什么都好谈。
后面廉达把这群人的头头脑脑收在身边充入郡兵,部曲全部纳入良庄内务农,只花了四个月就平定了金城郡的武装势力割据问题,把金城郡的社会秩序给恢复了。
只要足够强大,就能解决大部分问题,而且解决的程度相当之高,说解决,那是真解决,没有太多的后患需要考虑,光这一点,袁树就觉得凉州比中原州郡要可爱许多。
中原地方,特别是读书人多的地方,那叫一个拧巴!
延德七年年中以后,凉州社会的基本秩序已经恢复,袁树以强横的武力将武装割据问题全部消灭,顺便也在凉州社会贯彻落实了禁止弓弩、盔甲的命令。
对于东汉帝国的社会来说,禁止弓弩和盔甲只要能落实到位,基本上就相当于阿梅丽卡完成禁枪了,特别是在凉州,把弓弩和盔甲从私人手上禁止,大家就算想要械斗,那强度也很难上的去了。
这几年间,袁树大规模调动一心会成员进入凉州各郡县担当官职,与幽并二州差不多,将官方权力牢牢掌握在手,而在民间,则以良庄作为抓手,通过直接掌管一部分社会生产力量而增强对民间社会的控制。
古代王朝因为对基层社会的控制力不足,往往会依靠宗族势力来加入到社会管控当中,降低了自身的行政统治成本的同时,也削减了自身的权力。
袁树想不到有什么能够彻底解决的办法,但是就说是应对眼前的问题,大量设置良庄、加强对生产单位的控制就是最好的选择。
良庄严格来说不属于官方系统,但是因为有屯田和集中生产的性质,所以也有点半官方的色彩。
甚至从建设的基础来看,袁树就是打算把良庄变成基层单位的,只是掌控这个基层单位的不是正儿八经的官员,而是一心会,袁树麾下所有的行政人才都是通过良庄的管理建设而积攒了最初的办事经验,然后才能在上级官府内得到一个职位。
所以也可以说良庄和知行学府一样,都是一心会集团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知行学府学习完成之后的一心会员或者准一心会员们都会在良庄内与农民近距离相处,同吃同住,从事生产工作和管理工作,最少也要两年半的时间之后,才能得到进入官府做事的资格。
所以良知农庄不是官方组织,但是却是官方组织在某种意义上的摇篮。
也正是因为良知农庄的存在,使得有一心会背景的官员大部分都具备足够的基层经验,特别是对于农业生产,那更是有着相当丰富的知识储备,这使得他们在担任更高的职位之后,对农业生产依然非常重视。
他们绝对不是寻常士族子弟那般的只知道吃饭而不知道饭从何来,所以平均政治素养和办事能力也远远超过内地州郡的大部分传统官僚,这也使得幽并凉三州的治理水平远超汉帝国的平均水平。
通过良庄的设置来达到控制、保护劳动力的目标,并且进而恢复农业生产,获得粮食收益,满足内部需求的同时还能进一步获得储蓄,从而进入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