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 :跨洋携家暖,拓土续新章
柬埔寨金边的晨光刚漫过光伏电站的蓝色面板,李渊就站在电站入口处来回踱步。今天是苏瑶带着李阳、李悦来柬埔寨的日子,他特意换上了苏瑶去年给他买的浅灰色衬衫,袖口还别着李悦手工做的“金线”布扣——那是孩子特意叮嘱“爸爸见我们时要戴”的小信物。
“李总,车已经在路口等了,去机场大概要四十分钟。”王磊拿着车钥匙走过来,看着李渊紧张整理衣领的样子,忍不住笑,“您比签百亿合同的时候还紧张呢。”
李渊也笑了,指尖摩挲着布扣:“这不一样,他们娘仨第一次来这么远的地方,我得把所有事都安排妥帖。”说话间,手机响了,是苏瑶发来的定位,附带一条语音:“老公,我们刚下飞机,李阳非要自己拎装文具的箱子,说要亲手交给柬埔寨的小朋友!”
语音里还夹杂着李悦的欢呼声,李渊听着,脚步都轻快了几分。上车后,他打开平板电脑,翻出提前做好的“柬埔寨家庭游攻略”——上面标注着带孩子们去逛的夜市、吃阿莫克鱼的老字号餐馆,还有要带苏瑶去看的湄公河日落,每一项后面都画着小小的“√”,那是他熬夜查资料时做的标记。
车刚到机场停车场,就看到苏瑶穿着米白色连衣裙,正踮着脚往出口望。李阳背着塞满文具的书包,像个小大人似的护在妹妹身边,李悦则举着一张画,上面是“爸爸和光伏电站”的简笔画。
“爸爸!”李悦最先看到李渊,挣脱苏瑶的手就跑过来,扑进他怀里。李阳也快步跟上,把书包往李渊面前递:“爸爸,你看,我带了五十本笔记本和一百支笔,都是给村里小朋友的!”
李渊蹲下身,一手抱着李悦,一手摸了摸李阳的头,目光落在苏瑶身上。妻子笑着走过来,递过一个保温杯:“知道你忙起来就忘了喝水,给你装了蜂蜜柠檬水,路上喝。”
回电站的路上,李悦趴在车窗边,看着路边的橡胶林和彩色的傣族村寨,眼睛亮晶晶的:“爸爸,这里的房子像积木一样!比画里的还好看!”苏瑶则翻开手机里的照片,给李渊看李阳在学校组织的“光伏知识小课堂”上的表现:“他现在能给同学讲清楚太阳能怎么变成电了,老师还夸他是‘小电力专家’。”
刚到电站宿舍,李阳就拉着李渊要去看光伏板。走进电站,蓝色的光伏板在阳光下连成一片,远处的村寨里飘着炊烟。李阳蹲在光伏板旁边,仔细看着接线处,突然抬头问:“爸爸,这些光伏板一天能发多少电?够村里多少户人家用啊?”
“这些光伏板一天能发两万度电,够村里三百多户人家用呢。”李渊拿出手机,打开电站的实时监控数据,“你看,现在是上午十点,发电效率已经到95%了,比在老挝的时候还稳定。”
李悦则拉着苏瑶,在电站旁边的空地上铺开画纸,要画“全家福光伏图”。她把苏瑶的长发画得飘逸,把李渊的衬衫画成浅灰色,还在光伏板旁边画了几个柬埔寨小朋友,手里拿着她送的文具。
当天下午,李渊带着一家人去了岩拉村长的村寨。刚到村口,就看到村里的孩子们排着队,手里拿着鲜花和水果。岩拉村长笑着迎上来,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李总,欢迎你的家人!孩子们都盼着李阳和李悦来呢!”
李阳把书包里的文具分给孩子们,每个孩子拿到笔记本和笔,都开心地用柬埔寨语说“谢谢”。李悦则把自己画的“金线图”送给岩拉村长的小孙女,小姑娘抱着画,兴奋地拉着李悦去看她的小玩具。
苏瑶则和村里的妇女们聊起了天。得知村里的橡胶园今年因为雨水回收系统收成好了三成,苏瑶笑着说:“以后我们还可以帮你们建一个橡胶加工小作坊,让橡胶能卖个好价钱。”妇女们听了,都激动地围着她,问什么时候能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