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那是我们永安赵大奶奶!(2 / 4)

赵家狗帮连战两天,狗对上山的兴奋、渴望都已经下来了,所以今天让它们在家休息。

赵军、王美兰、王强、赵威鹏、赵金辉、张援民、解臣、李如海,则乘坐两辆吉普车直奔西山屯。

留邢三在家看家,看着家里的巨款和财物。

今天对于西山屯而言,是个好日子。

随着西山屯人口越来越多,榆树乡有意将他们设为正式的山民聚集地。

如果这事能成功,西山屯人将不再是氓流子,不光人人有户口,屯子里也能用上电了。

这对西山屯人来说,是一件大事。而今天,榆树乡的副里正邹云川,亲自来到西山屯视察。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争名夺利。

西山屯虽然是一帮氓流子,但有俩爱挑头的,一个是张兴隆,一个佟友丰。当初就是他俩,因为狐狸嚎山的事,带着屯子人到了赵家。

张兴隆年纪大,在西山屯老辈人中威望很高。而佟友丰有本事,在赵家扶持西山屯之前,佟友丰就有一棵16号猎枪,他也因此一直都是西山屯的首富。

佟友丰家条件好、房子大,去年因狐狸嚎山议事的时候,屯子青壮就在他家聚会。

今天副里正来视察,也是在他家接待的。邹云川这人不错,知道这帮氓流子不容易,起早匆匆忙忙就过来了。

这时候他已经吃完早饭了,而且离吃午饭还早呢。他就想着来了跟着边人唠唠嗑,然后转一圈就赶紧走,不给西山屯人添负担。

可到西山屯以后,邹云川和随行人到佟友丰站了个脚,然后就开始了走访。

作为乡里的干部,邹云川知道怎么该怎么近距离的观察山里人的生活。

进屯子到一家之后,邹云川进外屋地以后,直奔碗架就去了。

打开碗架一看,几个豁牙子碗洗的干干净净、摆的整整齐齐。

家条件不好归不好,但人家确实是正经过日子的人家。

而在碗架里,除了刷洗好的碗筷,还有一个边缘掉了四五个碴的盘子,盘子里盛着一个啃的半拉嗑叽的苞米面窝头。旁边还有一个小碗,碗里是一碗底的农家酱。

碗架最下面是放粮食的,邹云川看了一眼,发现都是苞米面。只不过半袋粗的、半袋细的,粗的是插粥用的,而细的是蒸干粮用的。

看到这里,邹云川心中一叹,他知道氓流子生活不容易。可实际一看,似乎比想象更困难。两个半袋的粮食看着不少,可又能够一家四口吃几天呐?

要知道,人肚子里没油水,饭量就大,粮食消耗也就很快。

邹云川考虑的没错,但他却是忽略了一点。就是正常的氓流子家,是不会有剩窝头的,尤其是这样有两个孩子的家庭。

邹云川关上碗架,看向东墙下的四口缸。四口缸两大两小,这是本地山民家的标配。

那种一米二三十公分高,比人还粗的大缸,一个是装水的,一个是装酸菜的。两个小缸,一个是下酱的,一个腌咸菜的。

除了这四口缸和那碗架,这外屋地再就是锅台、灶台,也没有旁的东西了。像什么靠边站、板凳,氓流子家很少有那个,他们吃饭都是在炕上围着炕桌吃。

四口缸上都扣着木制的盖子,邹云川打开就近的大缸,见里面装了满满一缸的水。

邹云川合上木板,再打开第二口大缸,看一眼却是一怔。

这缸里装了半缸水,水面上飘着半拉葫芦瓢。

邹云川转头,看向这家的男主人,问道:“没腌酸菜呀?”

在投奔赵大少爷之前,这帮氓流子见着护林员,他们腿肚子都发软。此时面对邹云川,武大林有些局促不安,搓着手道:“酸菜吃没了。”

“吃没啦……”听武大林这话,邹云川将木缸盖合上,然后又转身问道:“那天